作者:吴征
2025年6月21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管理的中国知识产权报刊发了一篇《微软 v s 纽曼无限:两家知名企业打起专利战》的文章。因为报社的官方微信并未刊登这篇报道,因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检索一下。
这篇报道主要描述了两家外国公司在中国寻求专利纠纷的解决,实际上这是凸显中国知识产权环境的好机会,也是这篇文章的立意重点。通过微软对涉案专利提起无效,以及专利局审理后维持有效的这一过程,体现了中国严格审查,一视同仁的做法。我认为旨在通过这一案例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要坚定的看好中国,因为中国有能力打造争议解决的优选地。
文章采访了该案的主审员,提到了最后维持有效的理由,以及微软的无效理由为何不能成立。但是微软在思考再三后,谢绝了报社的采访要求。
不过这起案例也被列为2024年度专利复审无效的十大案例。
因此,从这一点来看,专利局已经做出了它职能范围内的所有工作,可以说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已经尽力了。
但是这起案件,我们也多次报道,最终在今年4月,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也当作4·26活动的宣传案例,结果是认定微软不侵权。
这种结果其实也是在预料之中,因为从中国既有的判例来看,苹果向西电捷通赔偿1.43亿元的案件,已经创造了外国高科技公司最高的赔偿记录,也就是2000万美元。
因此在后的中国专利权人,即使起诉苹果,也都不敢再高于这个索赔金额,典型正如近期山东共达电声起诉苹果,同样将赔偿定在1.43亿元。
而且在历史上,还没有听到过那个外国大公司因为中国的司法裁判,高于这个赔偿的,但是苹果、谷歌、微软、美光、英特尔等一众美国科技企业在中国遭遇的专利诉讼并不少,但是最后都能逢凶化吉,即使在专利权人专利被专利局多次认定有效的情况下,最后一道“无形之手”,依然能够保护这些美国高科技公司避免在中国支付赔偿金。
这一点,从下表总结的苹果在中国遭遇的32起诉讼,就能看出,专利局维持专利有效的不在少数,但是让苹果真正付出赔偿的,微乎其微。
只能说是一个神奇的现象。